新聞中心
行業動態 | 果食幫宣布停業 生鮮電商盈利模式難尋
8月1日,生鮮電商果食幫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宣布正式停業,“生鮮行業異常殘酷,O2O補貼大戰、產品低價競爭……也許我們還是不夠努力,在效率上無法領先一步,更低估了生鮮行業的經營難度。”果食幫表示,過去兩年,嘗試各種辦法,仍未實現盈利,不得不選擇停業。
果食幫聯合創始人張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找到能夠做大的健康的商業模式是果食幫選擇停業最重要的原因。
實際上,繼今年上半年生鮮電商美味七七倒閉之后,接連有生鮮電商公司受挫。據媒體報道,愛鮮蜂從4月起陷入裁員風波,并拖欠供應商貨款。前幾日,青年菜君則被曝投資方“跳票”,資金鏈吃緊。
知名電商分析人李成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階段生鮮電商誰做都會虧錢,沒有人投錢了,加上前期虧的速度太快,自然會有平臺關閉。
生鮮電商接連出問題
7月26日還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廣冬棗,送優惠券,8月1日便宣布再過三天正式停業,生鮮電商果食幫的退場來得有點突然。果食幫聯合創始人張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沒有找到能夠做大的健康商業模式,是果食幫選擇停業最重要的原因。
果食幫成立于2014年,曾經通過“一元吃水果”活動打開了市場。果食幫表示,最高峰時,其公眾號用戶數達到11萬,微信、APP和線下實體店服務深圳CBD及社區數十萬用戶。
果食幫主要覆蓋深圳CBD區域。張超表示,在CBD做是可以走得通的,但是要走進社區難度太高。和傳統模式相比,生鮮電商不一定有效率上的提升。“生鮮電商和傳統的購買模式在后端環節上是一致的,都要建供應鏈,建倉儲,但是生鮮電商還多出了一塊配送到門的成本,這塊成本用戶能不能接受是個問題。目前還沒有找到能夠拉低成本的方式”。
就在果食幫宣布停業前一天,半成品凈菜電商青年菜君被曝拖欠員工工資并準備破產清算的消息。青年菜君聯合創始人任牧對《北京商報》表示,存在投資方“跳票”的情況,但是破產的說法情況不實,青年菜君正在尋求快速獲得資金的方法,盡可能保障員工的權益。
公開資料顯示,青年菜君在2014年獲得來自梅花天使創投、九合創投的1000萬元A輪投資,2015年3元完成數百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聯創策源、平安創新投、真格基金。
另據《中國經營報》7月9日報道,愛鮮蜂或將裁掉30%員工,將全國1100人左右的規模縮減至700人左右,涉及市場、運營、客服、物流和產品等部門。有分析指出,裁員不排除是愛鮮蜂D輪融資尚未完成而采取的縮支減員策略。
李成東表示,生鮮電商處于發展早期階段,需要教育用戶,“不管誰做都會虧錢,平臺關閉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人繼續投錢了,另一方面是因為前期運營沒有效率,虧得太多了”。
在張超看來,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都沒有找到比較好的商業模式。“生鮮有很多特殊之處,現在還看不到突破的地方。但是不排除未來有效率很高的平臺走出來。”
生鮮電商盈利路漫漫
今年上半年,江浙滬地區的生鮮電商領頭羊美味七七突然倒閉,其官方通告表示,由于公司收購方突然退出,公司資金流出現問題,管理層被迫在倉促中暫停營業。
據了解,美味七七曾于2014年獲得亞馬遜2000萬美元B輪投資,其估值一度高達1億美元。獲得投資后,美味七七大量擴充倉儲點,推進1小時送達服務,而這些動作被認為燒錢過猛。
李成東表示,生鮮電商的經營難點主要在于,供應鏈上游商品的標準化問題,冷鏈物流欠缺,以及用戶教育問題。“供應鏈不標準,食品安全本身是一個問題。國內的冷鏈發展很差,冷鏈建設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小公司都投不起。同時教育用戶也需要補貼,需要很長時間。現在基本都在虧損。”他同時表示,生鮮產品的購買頻次很高,市場前景很大,“只是坑比較多”。
全球著名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2015年10月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白皮書》曾預測,基于消費者消費習慣的養成以及冷鏈和倉儲系統迅速完善,2017年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有望超過1000億元規模,并且在2018年站上1500億元的高峰。
有公司倒下的同時,也有資本不斷被生鮮電商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進來。今年三月底,天天果園獲得1億美金D輪投資;易果生鮮宣布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為阿里巴巴及KKR集團;4月底,每日優鮮宣布獲得2.3億元B+輪融資,由遠翼投資領投,華創資本跟投;7月初,本來生活網副總裁劉有才公開表示,在上半年完成了C輪和C+輪的1.17億美元融資后,公司正在進行D輪融資,并啟動了海外IPO計劃。
尼爾森指出,模式多樣,不穩定是當前中國生鮮電商商業模式的主要特征,未來商業模式仍然存在較大變數與創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