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行業動態 | 分答上線42天獲2500萬美元投資 王思聰姬十三告訴你為什么
“王思聰一直希望分答能夠走上一條更好、更專業去服務用戶的道路,這個看法我們是高度一致的。”姬十三說。
6月27日晚上,“分答”在北京舉行了上線以來的第一場發布會。最近一個月,這款知識分享型軟件在網絡上引爆,吸引了眾多明星參與。
發布會海報上,印著大大的數字“42”,代表著分答上線的42天時間。在科幻小說《銀河系漫游指南》中,“42”代表著宇宙中一切生命和問題的終極答案。
發布會開始,由創始人姬十三先露面主講。因為分答最近的躥紅速度過于迅猛,姬十三每天忙于跟團隊做產品迭代升級,已經快一個月沒有出現在公眾視線里。網上傳言,他正與騰訊張小龍密會,分答可能會被騰訊以1億美元收購。
姬十三先與大家分享了分答最新的融資情況,以正視聽。作為“在行”旗下的產品,分答“1億美元收購不實”,真實的數據是2500萬美元。由元璟資本與紅杉資本領投,王思聰創建的普思資本和羅振宇創建的羅輯思維跟投——目前,包括分答在內的整個“在行”產品,估值超過1億美元。
姬十三說,在行整個系列的產品很早就獲得了資本青睞。2015年3月上線的“在行”在9月就完成了 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昆侖萬維CEO周亞輝、阿爾法公社以及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
“周亞輝只看了一眼就說要投,當時在行還沒有公司的帳戶,只有個人帳戶……我把個人帳戶給他以后,下午就多了500萬。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是沒有立刻把500萬轉到余額寶上,在我賬戶上趴了兩個月才到了公司帳戶。”
過去的一個月里,王思聰無疑是分答中最亮眼的明星。王思聰在分答上回答了32個關于個人、投資、價值觀等方向的問題,賺了20多萬元。
分答剛上線時,姬十三在微信上邀請王思聰來玩。王思聰的回答,引來了許多媒體報道,也引起了他本人對分答融資的興趣。“王思聰一直希望分答能夠走上一條更好、更專業去服務用戶的道路,這個看法我們是高度一致的。”
除此之外,姬十三還與聽眾分享了分答的一些關鍵性數據:
分答上線42天,目前累積有超過1000萬授權用戶。平臺共產生50萬個語音問答,總訂單1800萬元,日付款19萬次,付費用戶超過100萬,復購率43%。
在1000多萬用戶中,醫學領域答主計5028人,教育類答主占4366人,職場導師3371人,科研科普工作者共計1881人。
另外,已有超過800家機構申請入駐分答。目前已經有包括羅輯思維、汽車之家、Keep、簡單心理、世紀佳緣、聯想服務等一批公號開始體驗。專業工具版的分答將開放PC端的后臺管理系統,使問題能得到批量管理,答案也能錄音。針對機構用戶的特殊需求,分答已經定制化開發了在行專業工具版。
在創立在行和分答之前,姬十三已創業多年。
2010年創辦、經營至今的知識類社區“果殼網”雖然在估值上尚算不上中國的獨角獸公司,但目前,果殼網能保持每年5000萬元比較穩定的營收,在市場上也積累了良好的口碑,這讓姬十三有了將知識經濟繼續擴大經營的基礎。
從2015年開始,姬十三推出了全新的知識技能共享平臺——“在行”,在這款軟件上,用戶可以通過約見不同領域的行家,與他們進行一對一見面約談。
上線后,在行的狀態可以說不溫不火。實際上,分答是從在行中,無意拓展的一款小型產品。分答的火爆,也為在行的發展做了最好的廣告。
但在分答的迅速傳播中,目前市場上最普遍的擔心是,分答是否如許多曇花一現的產品一樣,可能只是被公眾追問明星八卦的短暫好奇心引爆,有可能很快退燒。
姬十三對此的解釋是:他一直對明星引來的流量保持理性。“明星進來以后,讓這個產品帶有非常多的光環,但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掩蓋了分答各個領域的專業答主。從數據上看,明星收費太高,占比不多。去掉明星后,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所呈現的服務才是我們最為關心的事情。”
作為“在行”思路的延續,分答最大的功能還是在如何將用戶引導向知識經濟的實用性上。比如,分答不久后將發起與行家的通話和線下約見,而“在行”內,也可以進行輕量級的“分答”式交流。
接下來,分答會花大力氣打造專業答主,要向“粉絲經濟”的方向發展,打造知識經濟的網紅。同時,尋求將四大產品:在行、分答、果殼網、MOOC學院打通,從而覆蓋不同場景下的知識分享與傳播需求。其中,分答與在行分別適用于輕量級、中量級的知識服務,而MOOC學院與果殼網則按照一對多以及公共化知識需求進行設計。
當然,從目前來看,與許多火爆一時的互聯網產品一樣,分答的未來也會有許多的偶然性。但更重要的是,分答的火爆可能意味著,互聯網催生下的知識經濟正在爆發。
與在行和分答類似,知乎、羅輯思維乃至更廣義上的維基百科、網易公開課、TED大會等產品,都已經成為知識經濟2.0時代中已經打出了知名度的玩家。
所謂的知識經濟2.0時代,意味著更便利的、更碎片化的、更低門檻的、更娛樂化的知識傳播新時代。一方面,用戶對為知識付費的觀念已經較為認可,能夠接受直接為優質知識買單,而無須要讓商家從周邊的廣告入手,通過“曲線救國”獲利。
另外,用戶也越來越想走捷徑,不愿為知識擔負時間成本。閱讀書籍這樣的大部頭投入時間,已不成為知識傳播的主流。如何實現知識傳播的效率,把大段的學習時間拆解成碎片化,乃至建立獲取知識人群的社交化、社群化,至關重要。
在傳播方式上,知識也在變得越來越“娛樂化”。姬十三說,通過傳統教育那樣嚴肅古板地獲取知識,將成為過去式。教育本身會變得更有趣,而人類終身的知識獲取過程,同樣會更加輕松、有趣和簡單。
總而言之,人們希望能把獲取知識的時間拆短;希望傳播知識的人提綱挈領;希望知識傳播的方式更輕松、更友好;同時,需要企業能幫他們在不同設備、不同使用場景中、分幾次啃完一些艱澀的大部頭。
顯而易見,其中存在著大量可供企業去發揮和改良的空間。姬十三認為,知識經濟爆發的時間點已經到來,知識生產還有大量可以降維的空間。無非是如何激勵優秀的人們主動去分享知識,如何用更便捷的手段讓用戶去獲取所需。